注册
投稿
帮助
登录长江蔬菜账号

立即注册

百科 > 植保技术 > 叶菜 > 菜薹

菜薹栽培技术

2015-11-09 15:40

菜薹(包括红菜薹、白菜薹、油菜薹)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,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,一二年生草本植物,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,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,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。菜薹以柔软的花薹供食,品质脆嫩、营养丰富,仅就维生素C而言,比大白菜、小白菜、塌菜等都高。菜薹的食用方法很多,无论是素炒、荤爆,或用开水烫后做凉拌菜,风味皆鲜美,在主产区也被视作珍品。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止,适宜种植区域仅限于长江流域,菜薹在南方和北方都属于稀特蔬菜,被视为席上珍品。我所科研人员根据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市场对菜薹品种和品质的要求,已培育出红菜薹系列杂交新品种——“五彩系列”红菜薹新品种(组合),以及白菜薹新品种(组合),在长江流域多个适种区的示范推广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菜薹产品,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增收的路子,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。  

一 、品种选择 

五彩紫薹1号:早熟亮紫色杂种一代,株高35㎝,植株开展度55㎝左右,早熟,从播种到始采收约50天左右,菜薹亮紫色,无蜡粉,菜薹粗1.8㎝,薹生叶少。耐热,较耐旱,耐寒性一般。抗病性强。早秋栽培亩产约1000Kg,秋冬栽培亩产1500-2000Kg。 本品种宜作极早熟、早熟秋冬红菜薹栽培。 五彩紫薹2号:早中熟亮紫色杂种一代,植株生长势强,开展度65㎝,株高50㎝。植株叶色深紫绿色。菜薹皮色亮紫色,无蜡粉,色泽艳丽均匀;菜薹肥嫩柔软,粗约1.9㎝㎝左右,薹叶少、菜薹肉质浅绿色,带甜味,无苦味,口感佳品质好。主薹退化,侧薹发生多而齐,第一侧薹有6-8根左右,总薹数多达20根以上,产量高。 较耐热、耐寒,抗病性强。早中熟,从播种到始采收约60天。从定植到始采收只需约30天左右。适宜在作早中熟栽培品种。 五彩紫薹3号:中晚熟亮紫色杂种一代。中晚熟、优质、菜薹亮紫色,品质好,丰产并具有特殊风味的杂交组合。菜薹肥嫩,菜薹径粗约2.2㎝,单根菜薹鲜重60克左右,菜薹肉质细腻、味甜、风味独特,菜薹亮紫色、无蜡粉。植株侧薹生长发育集中,第一批侧薹约6-10根,每亩产菜薹达2500kg左右。 熟性中晚熟、播种后75天左右采收,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,始采期在12月上中旬,盛采期在第二年元月-2月份。植株耐寒、抗病性强,适宜作中晚熟秋冬栽培品种。 五彩红薹1号:极早熟耐热强抗逆性杂种一代,五彩红薹一号生长势中等,开展度53cm,株高约40cm,莲座叶9片左右;菜薹径粗1.7cm左右,紫红色,有蜡粉。单根菜薹重40g左右。采收期集中,每亩可产菜薹约1500kg左右。极早熟,从播种到始采收约45天左右,耐热性好,抗霜霉病,对软腐病抗性强;在高温季节生产的菜薹无苦味,粗纤维少,口感清爽。 五彩红薹2号:早中熟丰产优质杂种一代,株高约48㎝,开展度约60 ㎝。植株叶长27㎝,叶宽24㎝,叶柄15㎝,紫红色,有少量蜡粉,叶有裂片,为三角形尖叶,叶表面光滑边缘少皱。菜薹红紫色或红色,有少量蜡粉。菜薹肥嫩,粗约1.8㎝,薹生叶呈宽三角形,薹叶长18㎝,宽约14㎝,叶柄长23㎝。侧薹发生多而生长整齐、产量高。较耐热、耐寒。早中熟,从播种到始采收60天左右。 本品种突出特点:菜薹发生旺盛,发生多而生长整齐;抗逆性强,适应性广。在湖南省及附近地区宜做早中熟栽培品种。 五彩红薹三号:中晚熟高产杂种一代,植株生长势旺、抗逆性强,适应性广,口感脆嫩,菜薹发生能力强,产量高。株高60㎝,植株开展度90㎝,菜薹薹皮紫红色,无或有少量蜡粉,薹长35㎝左右,径粗2.0•㎝左右,薹生叶3—5片,叶长22㎝,宽6.68㎝,紫色。菜薹鲜重50—70g/根。菜薹肥嫩,少粗纤维,风味浓,品质好。     

生育期为中熟,从播种到始采收约70天。耐寒,种子发芽和莲座叶生长适温为20℃,菜薹生长适温在5-15℃,植株耐0℃左右低温。中抗软腐病。平均产量在2000-2500公斤/亩。适宜作中晚熟秋冬红菜薹栽培品种。 

五彩黄薹一号:极早熟白菜薹杂种一代,极早熟、耐热、抗病。植株生长势中等,开展度46㎝左右,株高21㎝左右,莲坐叶外叶8片,菜薹浅黄色,肥嫩。主薹平均鲜质量90克左右,品质好。薹生叶6-8片,薹叶长21㎝,宽16㎝。侧薹数4-8根,薹粗1.6㎝左右。 

从播种到始采收约50天左右,采收期相对集中,适宜湖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6-8月作特早熟栽培品种。作特早熟栽培,每亩可菜薹1500㎏左右。 

秋香薹:该组合是用油菜与白菜杂交育成的极早熟菜薹组合;在长沙地区立秋—处暑播种,播后20—25天移栽,从播种到始采薹约50天左右,油菜与白菜薹风味兼有,菜薹绿色,口感脆嫩,具青香味,风味别具一格,适应清炒或作青菜钵。该组合前期较耐热,后期耐低温,对软腐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,采收期长,产量高。栽培上可以直播栽培也可以育苗移栽,需肥水平中上,以氮肥为主。建议株行距30×40㎝。 从播种到始收只需50天左右,采收期相对集中,适宜在城市郊区作为特殊风味菜薹品种的早熟栽培品种。 

二 、播种期选择 

 播种期根据品种特性,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期。长江流域早熟品种多于8~9月播种育苗,晚熟品种9~10月播种育苗。中熟品种播种期在上述两者之间。播种过早,花芽分化推迟,营养生长期加长,延迟了抽薹。播种过迟,则花芽分化提早,抽薹提前,不利于菜薹提高产量,且容易发生病毒病和软腐病,病虫害危害严重;生产上可根据自身的种植条件、前茬作物的收获期以及种的技术水平来确定播种期。 

三、 培育壮苗 

⑴ 苗床准备 

苗床应选择较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,施入腐熟有机肥料,每㎡苗床约用10㎏的腐熟畜禽粪与人粪尿的混合肥,肥料要与畦土充分掺匀,然后精细整土、整平,浇透底水,播种前的第一次浇水,要求浇透,水要渗入畦面约10㎝以下,随后在畦面上均匀地撒一层厚约0.3㎝的过筛细土,再行播种。 

有条件的地方,可用森林土或塘泥晒干后作为苗床土,垫厚15—20㎝,作为育苗床,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和危害。特别是对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、软腐病有很好的效果。 

苗床消毒;在播种前每平方米使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50-100倍的水喷在苗床上,用塑料薄膜覆盖5—7天,揭去塑料薄膜后挖松床土,使福尔马林充分散失掉(约10天)再播种。

⑵ 种子处理 

①温汤浸种,将种子放入55温水浸种20分钟,边烫边搅拌,晾干后即可播种,也可结合药剂拌种使用。 

②药剂拌种,用占种子重量0.3%的47%加瑞农可湿性粉剂; 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;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,但不可混合使用。可防治软腐病、黑腐病、角斑病。 ⑶ 播种 

每亩大田用种量为20-30g,需用苗床25㎡。将种子撒播在已准备好的苗床上,要播得均匀,可把种子分成多份,每㎡约用种子1-2g左右。播后泼粪稀覆盖,或撒一层经过筛的细土,约0.2-0.5㎝厚,以遮盖住种子便可。畦上面可再履盖遮阳网保湿,种芽露出土面即除去遮阳网。适宜条件下约需2-3天出苗。 

⑷ 苗期管理 

播种后覆盖银灰色遮阳网降温保湿,驱蚜防病毒。至移栽前10天撤网炼苗。保持床土湿润,2-3天即可出苗。真叶抽出后开始间苗,以后每隔4-5天间苗一次,及时将弱苗、病苗和杂草去掉,保持种纯苗壮。至移栽前保持6-10㎝苗距。每次间苗后薄施人粪尿。移栽前2-3天,追施一次清粪水,并喷施一次90%乙磷铝1000倍液和40%乐果乳剂1200倍液,带肥带药定植。一般每亩苗床可栽大田15亩。 。 

育苗期20~25天,苗龄短,抗逆性差;苗龄长,影响花薹发育。一般在幼苗长到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。 

四 、定植 

菜薹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,但以保肥保水的土壤种植更适宜。栽植前深翻整地,看地力情况施足基肥,一般可施用经沤熟的禽畜粪和人粪尿混合肥3 000~4000㎏,耕耘耙平后作畦。夏秋栽培宜作高畦。平畦宽100㎝种2行或160㎝种4行,畦的高度以便利排灌水为原则,种植双行。 

幼苗苗龄约25-30天,有真叶5~6片时定植。定植前一天要把苗床灌透水,次天起苗时带土移栽。挖苗尽量减少伤、断根。种植深度以苗坨面与畦土面齐平,栽根入土,不得埋心,种后浇透定根水。  

种植密度:行距40㎝,株距30㎝,每亩栽植3700株左右,可根品种而定,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,晚熟品种可适当稀植。  

五 田间管理 

定植后2~3天需连续在早晚打复水。成活以后,视土壤湿润和天气情况,用淡粪水勤浇保湿润,缓苗后视具体情况,每10~15天追一次肥,每次每亩施尿素或复合肥10~15㎏,连续追2~3次。及时中耕、除草,促进早发棵,早抽薹。 

开始抽薹时,肥水要充足,菜薹受旱容易发生病毒病,水多了则易发生软腐病,所以排灌要适当。每割一次菜薹,应及时追施一次3~4成浓度的粪肥,以保证肥水供应。收割主薹后,供足肥水,争取第二、三轮侧薹粗壮。追肥也可用三元复合肥。11月以后气温下降,应控制水肥,以免生长过旺而遭受冻害。

如您需要更多的帮助,就去提问吧!
下一篇:菜薹细菌性软腐病
上一篇:红菜薹猝倒病